孟夏时节,万物葱茏。6月6日,普陀山雪窦山两山国际媒体体验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来自韩国中央日报、 美国National Tour、Prothom Alo和 The Daily Prothom等国际媒体的记者们,走进普陀山和雪窦山,踏访存留千年的文化印迹,一路记录历史与美景。
在游览雪窦山的三隐潭以及千丈岩之后,记者们登上了三面峭壁的妙高台眺望亭下湖,置身于雪窦寺中感受佛学文化。6月4日下午,媒体体验团依次探访了蒋氏故居和浙江佛学院,了解感受溪口美丽的山水景致和弥勒文化的同时,体会到了奉化民国文化和佛教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次日,采风团抵达普陀山,恰逢普陀山举办以“禅服文化”为主题的文创市集,活动现场的茶艺表演吸引了记者们驻足品尝。小啜之后,媒体记者们相继体验了极具东方特色的禅服并进行拍照留念。禅服是结合中国古典文化元素的“新中式”服饰,极简流畅,向体验者们诠释了质朴归真的禅意理念。
随后,媒体朋友们先后游览了普济寺、南海观音、百步沙等著名景点,在被普陀山山海兼胜的自然景观深深吸引的同时,也为其悠久的海丝历史和佛教文化所沉迷。百步沙位于普济寺东面约百多米处海边,南北长600多米,东西宽200余米。与朝阳洞北的千步沙相对应,故名百步沙,又叫塔前沙。百步沙是86版西游记拍摄地之一,西游记片尾曲就是在此取景,各位媒体记者得知这一故事后都十分激动,纷纷摄影留念。来自The Daily Prothom 的Abid 称赞道:“我很喜欢这里,不仅风景很美,文化氛围也不同。我们那儿也有佛像,是山壁间的卧佛,但普陀山的观音文化很不同,独特而迷人。“来自韩国的洪女士则表示,”我曾经查到唐朝的时候韩国和普陀山就有过海上的商贸往来,很早就想来看看了。
旅途最后,媒体朋友们表示愿意借助自己的平台,向全世界的朋友传递他们所听到、看到、感受到的普陀山文化故事。此外,此次活动也受到了许多国际媒体的关注,Yahoo! Finance、MarketWatch、ADVFN、One News Page等媒体都报道了此次活动,增大普陀国际曝光量和知名度的同时,将潜心挖掘观音文化特色的国际休闲度假圣地分享给全世界。
普陀山位于舟山群岛东南部海域,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形似苍龙卧海,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早在唐代就已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山海揽胜,丝路历史悠久,佛教文化扬名海外。作为佛教胜地,最盛时有82座寺庵,128处茅篷,僧尼达4000余人。其中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规模宏大,建筑考究,是中国清初寺庙建筑群的典型。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之色彩。近年来,普陀山为优化客源结构,培育长线客源增长点,与雪窦山联合推出了“浙江东南佛国普陀山-雪窦山两山国际旅游线”。作为拥有国际性信仰文化、国际性旅游资源、国际性战略通道的重要文化输出点,普陀山今后将推进两山更多的合作项目落地,同时紧靠“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沿线国家尤其是东南亚海岛国家开展文化旅游领域的合作,打造一个海内外游客向往的充满东方审美意境的国际性休闲度假目的地。
本文转载于九游网:http://www.9tour.cn/info/info_38447.html
孟夏时节,万物葱茏。6月6日,普陀山雪窦山两山国际媒体体验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来自韩国中央日报、 美国National Tour、Prothom Alo和 The Daily Prothom等国际媒体的记者们,走进普陀山和雪窦山,踏访存留千年的文化印迹,一路记录历史与美景。
在游览雪窦山的三隐潭以及千丈岩之后,记者们登上了三面峭壁的妙高台眺望亭下湖,置身于雪窦寺中感受佛学文化。6月4日下午,媒体体验团依次探访了蒋氏故居和浙江佛学院,了解感受溪口美丽的山水景致和弥勒文化的同时,体会到了奉化民国文化和佛教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次日,采风团抵达普陀山,恰逢普陀山举办以“禅服文化”为主题的文创市集,活动现场的茶艺表演吸引了记者们驻足品尝。小啜之后,媒体记者们相继体验了极具东方特色的禅服并进行拍照留念。禅服是结合中国古典文化元素的“新中式”服饰,极简流畅,向体验者们诠释了质朴归真的禅意理念。
随后,媒体朋友们先后游览了普济寺、南海观音、百步沙等著名景点,在被普陀山山海兼胜的自然景观深深吸引的同时,也为其悠久的海丝历史和佛教文化所沉迷。百步沙位于普济寺东面约百多米处海边,南北长600多米,东西宽200余米。与朝阳洞北的千步沙相对应,故名百步沙,又叫塔前沙。百步沙是86版西游记拍摄地之一,西游记片尾曲就是在此取景,各位媒体记者得知这一故事后都十分激动,纷纷摄影留念。来自The Daily Prothom 的Abid 称赞道:“我很喜欢这里,不仅风景很美,文化氛围也不同。我们那儿也有佛像,是山壁间的卧佛,但普陀山的观音文化很不同,独特而迷人。“来自韩国的洪女士则表示,”我曾经查到唐朝的时候韩国和普陀山就有过海上的商贸往来,很早就想来看看了。
旅途最后,媒体朋友们表示愿意借助自己的平台,向全世界的朋友传递他们所听到、看到、感受到的普陀山文化故事。此外,此次活动也受到了许多国际媒体的关注,Yahoo! Finance、MarketWatch、ADVFN、One News Page等媒体都报道了此次活动,增大普陀国际曝光量和知名度的同时,将潜心挖掘观音文化特色的国际休闲度假圣地分享给全世界。
普陀山位于舟山群岛东南部海域,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形似苍龙卧海,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早在唐代就已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山海揽胜,丝路历史悠久,佛教文化扬名海外。作为佛教胜地,最盛时有82座寺庵,128处茅篷,僧尼达4000余人。其中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规模宏大,建筑考究,是中国清初寺庙建筑群的典型。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之色彩。近年来,普陀山为优化客源结构,培育长线客源增长点,与雪窦山联合推出了“浙江东南佛国普陀山-雪窦山两山国际旅游线”。作为拥有国际性信仰文化、国际性旅游资源、国际性战略通道的重要文化输出点,普陀山今后将推进两山更多的合作项目落地,同时紧靠“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沿线国家尤其是东南亚海岛国家开展文化旅游领域的合作,打造一个海内外游客向往的充满东方审美意境的国际性休闲度假目的地。
本文转载于九游网:http://www.9tour.cn/info/info_38447.html
墨戎苗寨,一个公路边的湘西村落,它的丰富和纯净预示着苗族文化的广阔和自信,也证明了苗族人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这里的苗族人民们勤劳,民风淳朴,同样的,这里的苗族手工银饰制品也吸引着很多前来游玩的游客。当你走进寨子时,你会发现随处可见的苗族人民们身上佩戴着各式各样的银饰制品,为什么它们这么喜欢佩戴这么多且有点重量的银饰制品呢?

苗族人酷爱银饰,不管何时何地都会佩戴,这也成为墨戎苗寨里的一大亮点和人文景观。现在的苗族人民佩戴银饰喜欢以多、大、重为美,妇女们戴大耳环、银项圈。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苗寨里的银饰开始趋向纤细、复杂、精致。

据苗寨银器传习所的人介绍,苗族人民一生中用到银饰的地方很多,尤其女性为多,主要有三项:一是苗族青年男女定情,男方要送女方银镯、耳环等作信物。二是苗族父母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命富贵,驱鬼避邪”,所以会佩戴一些头帽、手镯、脚钏、银铃响物、罗汉菩萨等银饰制品。三是苗族老年人祝寿或送葬都离不开银子或银饰物。

苗寨里的一般家庭在改革开放前为新娘送银在四五十两左右,近年来增加到一二百两,还要制成头饰、项圈、手镯、戒指、耳环等银饰品,“以银为结,以银为彩,以银为荣,以银为贵”成为苗寨苗民们的重要标志。

银饰作为苗寨人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已经深深进入到苗民生活中。作为婚姻标志,它给人们的婚恋生活带来良好的秩序;作为巫术器物,它又从心理上给人们提供生活的安全感。因此,苗族的银饰已不是单纯的装饰品,而是植根于苗族社会生活中的文化载体。